文化长河古都行
0.0 评分
纪录片 | 中国香港 | 更新至0集 / 共8集 | 22分钟
首播:2015-03-10中国香港首播
播放列表
剧情简介
展开

公民教育委员会制作 01集—— 梦回京华(洛阳西安北京南京) 古都 — 歷史上統一王朝或在全局範圍呈鼎立之勢的政權首都。中國歷史上,出現了不少具有相當規模的歷代國都,無論在建築技術、文化藝術或人文生活上,往往表現了同時代最高的水平,傳統史學按建都時間長短,以洛陽、西安、南京、北京並稱為中國四大古都。 洛陽,是中國文明歷史中,最早的古都, 二里頭遺址位於洛陽下屬的偃師境內, 這個考古發掘出大量古代祭器, 證實這裏是三千八百年前夏朝的古都。近代考古發 現,夏,商也曾在洛陽建都,被稱為華夏第一都。 西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建都時間長達千年以上,是中國建都時間最長、朝代最多的古都。 南京,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後,開國先定都南京,南京被盛稱為「六朝勝地、十代都會」。 北京,自蒙古帝國建都以後,從此,成為中國的政治中心,並延續到明、清兩代,一直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我們由四大古都出發,從古都探索文化,歷史總成過去,都城面貌不斷變遷,古都所承載的文化,能否延續、長存?而歷史是一面鏡子,反映了事實,也是人民明亮的借鏡。 旁白:羅家英 編導:陳偉棠 02集——蜀地说(四川) 一個缺乏文字記載、隱藏在四川盆地的古老王國傳說,隨著媲美兵馬俑的考古瑰寶出土,光輝重現。她,叫「古蜀國」,四千多年前中原還未有夏朝的時候,已經在成都平原自成一國。經歷五個朝代,成都成為古蜀王都中心,直至戰國時期被秦國所滅。 薄如紙的太陽神鳥金飾、神秘的金面具、誇張巨大的縱目青銅面具、高大宏偉的青銅神樹……這些沒有在中原出現過的文物,令人驚訝是出自三千多年前的古蜀先民雙手;內裡蘊含的宗教觀和世界觀,也讓人好奇身處盆地的他們,是怎樣建構出這樣的觀念,孕育出不下於中原華夏文明的古蜀文化? 古蜀國的消失並沒有令成都的發展停下來。古蜀人憑智慧打通山脈,修建了通往中原的蜀道,其難度連大詩人李白也曾形容為「難於上青天」。這條道路二千多年來促進了兩地交流,其中蜀地蠶絲織成的蜀錦能夠藉此發揚光大,即使時代流逝,直至現在仍然有老師傅堅守這門手藝。 古蜀先民遺留下來的一件件寶物,是給予後世的豐富寶藏,現代的成都人,要怎樣去繼續認識自己土地的根源? 旁白:羅家英 編導:余詠琪 03集——宋承开封(开封) 開封城位於河南省,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中,已二千七百多年歷史。中國歷史上曾經有七個朝代建都於此,特別在北宋時期,開封作為當時的都城,人口上百萬,是當時全國的經濟、政治及文化的中心,後人有 「汴京富麗天下無」之說,是當時世界上前列的大城市。 歷史上,開封經歷多次黃河水患,當城市被黃土掩蓋後,往後朝代又在城市的遺址上重新建設,形成開封城獨有的天下奇觀─「城摞城」(摞即是堆起來的意思)。在現時開封的地底下,一共埋有六座城池,分別是戰國時代的魏大梁城、唐代的汴州城,北宋的東京城、金代的汴京城、以及明清兩代的開封城。而考古學家發現,自唐代以來,這些都城的整體格局都大致一樣,造成「門摞門」、「路摞路」的奇觀。 即使古代的都城都埋在地下,古人的傳統文化智慧一早已滲入現代的生活之中。王素花是汴繡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汴繡早於宋代已馳名中國,是中國的五大名繡之一。王素花將畢生的精力獻給刺繡,於民間不同地方搜集刺繡產品,研習針法,並將學到的傳授徒弟,予以傳承。尹國全是開封朱仙鎮年畫老店的第五代傳人,一生致力於創作木版年畫。其孫尹恩乾雖年僅二十一歲,但已經學懂由爺爺傳承的年畫製作技術,並已成為第七代傳人。除年畫以外,對尹恩乾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兩個女兒。尹恩乾心中有個希望,就是女兒將來能承傳祖業,將年畫發揚光大。 黃河孕育中華民族,但無情的河水曾將開封毀於一旦。「城摞城」的考古奇觀,正正就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繁衍的印證。今日,富麗的北宋東京城,雖然已不復見,但留下來的傳統文化智慧,仍然由開封舊民默默地傳承下去。 04集——西域怀古(新疆) 新疆吐魯番地區的年降雨量遠低於蒸發率,特別是火焰山一帶更以乾旱聞名,這裏古稱西域。攝製隊這一次正要探索中國西域的古都。 據《漢書‧西域傳》記載,公元前2世紀初葉,已有30餘國分佈在西域地區,故有「西域三十六國」之說。這三十六國中,車師前國是其中的重要大國,其國都:交河古城,是當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築城市。交河古城位於兩條河的河谷高地,據天險,易守難攻,是兵家必爭之地。公元前 89 年,漢朝把車師國覆滅,並在西域設「戊己校尉」,後屯田並移師「高昌壁」,歸屬「西域都護」,守護著絲路的貿易,也令西域的政治及經濟中心,逐漸移至高昌城。 交河古城與高昌古城紇立在民族歷史文化交匯的舞台上二千多年,於2014年成功申請加入世界文化遺產名冊,是研究古代中國與中亞各民族的交通、爭戰和宗教傳播的重要遺址。 現時,新彊的人口比例以漢族人及維吾爾族人各佔約四成。維族人的生活亦漸漸地現代化及與漢人同化,然而卻仍然保留著民族特色。 自古以來,西域的文化都是絢麗刺激、風情萬種。故國神遊,你又可會想像到這個自由、多元、開放、迷人古都昔日的風姿? 旁白:羅家英 編導:熊嘉榮 助導:陳倩欣 05集——大理浮云(大理) 歷史上的大理國(公元937年-1254年),是位於中國雲南周邊地區。其領域在洱海一帶,大概是現在中國雲南、四川省西南部,和緬甸北部地區。根據歷史,段思平於公元937年滅南詔建國,國號大理,因尊崇佛教,又稱妙香國,其22代的國王中,有不少退位為僧,這說明大理國受佛教的影響非常深遠。 公元1253年,大理國被蒙古國的忽必烈所滅。現存的大理古城是依照明朝初年建築的城牆復修而建成,巨大城池方圓六公里,呈正方形,城牆高8公尺,厚7公尺。城牆東面的洱海門面向洱海,南面的承恩樓是大理城最繁盛的主要通道,西面的蒼山門則背靠蒼山腳下。 今天,大理國已成歷史煙雲,但七十多歲的段氏後人段聯蘇,仍黙黙守護著段思平故居,以編寫段氏宗譜,來愐懷昔日王者風範;而洱海旁的漁民,仍舊以魚鷹這種古老方法捕魚,過著大理人千百年來的傳統生活。 在大理古城西面,更發現一條諾鄧古村,它在千多年前,曾以豐盛鹽產支撐著大理的經濟。現在古村仍保留著古代鹽井、鹽馬古道,承傳著古老的製鹽方法,甚至仍保存了明、清朝時期的民居,它是滇西現存少有的原貌古村落,村內處處滲透著古樸的大理遺風。 旁白 : 羅家英 編導 : 陳偉棠 助導 : 陳紫恩 06集——西夏金字塔(宁夏) 中國歷史上,各朝代會為前朝編撰史書,然而,中國二十四史中,偏偏沒有西夏國的份兒,有說法指,這是因為成吉思汗在攻打強頑的西夏國時駕崩,於是蒙古人故意作出報復,故建立元朝後,只編了《宋史》、《金史》和《遼史》,而沒有「西夏史」。無論如何,缺乏正式史錄,令這個由黨項族建立、曾經與宋、遼、金鼎立近二百年的封建割據政權,變得面目模糊;但同時,也令後人對其昔日風光,產生無限的想像,像金庸筆下的《天龍八部》,便虛構了西夏國公主夢姑。 今天,眼見銀川平原上的宏偉西夏王陵,不禁令人驚嘆這個遊牧民族所建立的邊陲國度,竟然有高超的建築美學。而神秘的西夏文字,彷彿為重塑西夏國的歷史面貌埋下伏線,七十多歲的西夏學者李範文,花上三分一的人生編纂出夏漢字典,正好成為破譯西夏文獻寶庫的金鑰匙。 旁白:羅家英 編導:鄧苑芬 07集——草原上的都城(内蒙) 1798年,英國詩人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閱讀了英國作家珀切斯(Samuel Purchas)的《東遊記》後,夢到書中景像,醒來寫了《忽必烈汗》一詩,描寫忽必烈所興建如天堂般的夢幻都城,這地方名為「上都 (Xanadu)」,從此,仙樂都 Xanadu 一詞,便與如夢似幻的人間仙境畫上等號。這片樂土,就是當年元朝的草原都城-元上都。 元上都位於現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正藍旗內。元朝時期,忽必烈為加強統治,實行兩都制,把位於北京的都城定為「元大都」,同時把他登基並一手建立的草原都城 - 開平城 - 定為「元上都」。元朝歷代皇帝,每年春分至秋分會到上都理政。可惜,這個掌管當時歐亞大陸命脈的心臟,自1256年建成後,只跳動了短短一百年。隨著元上都於1358年被紅巾軍焚毁,元朝蒙古帝國的輝煌一頁亦悄然落幕。 2012年,元上都入選聯合國世界遺產名錄,被評為融合亞洲北方遊牧與農耕兩大文明特徵的草原都城遺址。直到今天,當地的蒙族牧民,仍然保存著這份漢蒙文化交滙的特質,守護著這個世代相傳的仙樂都。 旁白:羅家英 編導:馬芷君 助導:郭淑美 08 集——紫气东来(沈阳) 1625 年,統一女真各部的汗王努爾哈赤由遼陽的東京遷都至瀋陽的盛京,並以此為據點,逐步向明朝進擊。到 1644 年,努爾哈赤的孫兒順治皇帝入關,滅了明朝,正式成為中國的外族統治者。那時候,滿族各部人口不過40多萬。他們憑甚麼統治人口過億的漢民族? 「滿州族」是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的「發明」。他為了令本來分散的遊牧民族更有向心力,於是統一稱為「滿州族」,並以新創立的滿文滿語為官方語言。皇太極意識到,結合各族的優勢,方能一統天下。在瀋陽的盛京皇宮中,可以看到漢、滿、蒙、藏多民族融合的建築特色,堪稱「中國宮廷建築的標本」,並於2004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然而,在推崇漢文明以便統治中國的同時,滿州族的文化卻漸漸被漢文化吞噬。人口過千萬、作為中國第三大少數民族的滿族,其文化在漢化的大潮中面臨沒頂之災,極待救援。 如今,不少有心人在努力進行有關滿族文化傳承的工作。在努爾哈赤的出生地赫圖阿拉 (今遼寧省新賓縣),有滿族小學為學生設計滿語和滿族文化的學校課程;滿族剪紙藝術的傳承人關長勝先生以剪紙藝術將滿族的文化傳統紀錄下來;純滿語演出的「滿族說部」雖然已經失傳,但表演「說部」近六十年的查樹源先生,仍希望把滿族的傳說和民間故事以說唱表演的方式流傳下去。 作為乾隆王的第七代嫡孫,愛新覺羅‧恆紹,現時是愛新覺羅氏族的族長。每年七月,他都會率領親族及其他滿族後人,在祖墳永陵向其祖先致祭,為的是展示民族團結,並發揚「慎終追遠」的傳統美德。 旁白:羅家英 編導:熊嘉榮

资料
演员: 罗家英
地区:中国香港
状态: 未上映
原始语言: 粤语
关键词: 电视剧纪录片
小Z
小Z
阅读
0
收藏 0
热门电影